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编制目的
本预案的编制旨在全面加强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基金会在运作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各类潜在风险,特别是与资金运作、项目管理、社会影响及内部运营相关的风险。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基金会资产安全,维护儿童受助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基金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确保救助工作稳健、高效、可持续开展,为重庆地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本预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民政部门关于社会组织风险防控的相关规定,结合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旨在确保基金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各类风险。预案的编制还充分考虑了儿童权益保护的原则,确保救助工作的合法合规性和高效性,为基金会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节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所有业务活动及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控。包括但不限于基金会的资金运作、物资捐赠、项目执行、志愿者管理、合作伙伴合作、信息安全及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预案旨在为基金会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防控框架,确保在面临各种潜在风险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基金会的合法权益,维护受益儿童的安全与福祉,保障基金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信誉。
第四节 工作原则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风险防控预案的工作原则主要包括:一是预防为主,强化源头治理,通过定期风险评估与监测,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二是快速反应,一旦风险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助行动迅速有效。三是协同合作,加强内外部沟通协作,形成风险防控合力。四是公开透明,保障信息畅通,确保救助过程及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五是持续优化,根据风险防控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预案,提升风险防控效能。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一节内部风险识别
内部风险识别是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风险防控预案的基石。基金会需警惕组织内部的管理漏洞、人员操守问题、财务不规范操作等风险。同时,人员培训不足、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内部风险点。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和监控制度,基金会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这些内部风险,确保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节外部风险识别
在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运营过程中,外部风险识别至关重要。主要外部风险包括:政策法律风险,如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可能影响基金会的运作;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波动可能影响捐赠收入及基金会的投资回报;社会环境风险,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变化、社会舆论等均可对基金会声誉产生影响;合作伙伴风险,合作机构或企业的违约行为可能损害项目执行;国际关系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可能间接影响基金会涉外合作及资金流动。
第三节风险评估方法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采用专家会商法,邀请儿童保护、基金管理等领域专家集体讨论,确保评估全面;二是分析流程图法,通过逻辑分析框架对风险要素逐层测量和判别,增强评估的逻辑性。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旨在确保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评估的有效性,为基金会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节风险评估流程
在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的风险评估流程中,首先收集并整理基金会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信息,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其潜在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进行分级分类,明确优先级处理顺序,应对策略和预案,保障基金会的稳健运行和儿童救助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风险防控措施
第一节内部管理措施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确保决策、执行、监督到位,有效防范内部风险。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风险意识与应对能力,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识别并报告潜在风险。同时,推行透明化管理,定期审计财务与项目运作,确保资金安全使用,项目合规执行。
第二节资金管理措施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高度重视资金安全,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依据。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对财务进行审查,确保账目清晰、准确。此外,基金会还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审计,以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信力。
第三节项目管理措施
在项目管理层面,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将实施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审查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节信息安全措施
为确保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的信息数据安全,采取一系列信息安全措施,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排查,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 应急响应与处置
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事件,设定了四级应急响应级别,分别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其中,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针对涉及儿童生命安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重大事件;重大(Ⅱ级)响应针对规模较大、情况复杂、需多部门联合处置的事件;较大(Ⅲ级)响应针对单一事件,但影响范围较广、需基金会内部紧急协调的情况;一般(Ⅳ级)响应则针对日常性、小范围的风险事件。
第二节应急响应程序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首先,确保信息迅速传达至相关部门及负责人,进行初步评估并确定响应级别。随后,根据预案分工,迅速组建应急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第三节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具体风险事件,如资金安全、儿童权益受损等,制定并执行针对性处置方案,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及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确保救援及时有效。
第四节应急恢复与重建
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对受影响的项目和活动进行全面评估,调配资源,包括资金、物资和人力,优先保障儿童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求。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确保恢复与重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状态。
第五章 附则
本制度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由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渝公网安备 50010502000417号